近段时间,网络上又一款作品红遍各大qq群和直播间。号称开局连刀都没有,装备全靠捡!没错,就是大红大紫的《绝地求生:大逃杀》。小温我也曾在steam夏促期间全价购入玩了几把,被折磨的欲仙欲死之余,果断退掉了这个游戏。在这个妹子穿着内衣瞎晃的游戏里并不能找到乐趣的小温,决心沉下心来尝试一次败犬的思考,我们究竟为什么被“大逃杀”吸引?这款游戏的背后,诱惑我们在杀戮中轮回的又是什么?
大逃杀的故事母题,很多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是日本的《BR大逃杀:东京圣战》。不过,小温个人以为应该是来自于英国现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
故事情节其实也很简单,但是发人深省。一群少年们因为飞机事故被迫流落到一个珊瑚岛上。岛上资源丰富,食物充足。一开始少年们还带有文明世界的痕迹,但最终却逐步丧失人性,在头目的带领下疯狂内讧,追杀还存有理智的主角团体。好在最后救援人员发现了少年们,悲剧才得以终止。
《蝇王》的寓言性质很浓,包含了作者对民主政治和人性中野蛮本能的对抗思考,上升到了灵与肉的高度。不过到了爱好扭曲变态的日本人手里,这个主题却又揭开了新的妖艳之花:成长,青春,世代对话。四十二名初中毕业生被安排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三天时间的厮杀只能存活一人。这样的规则是不是非常熟悉?这也是《绝地求生大逃杀》的规则母本,当原本是同窗好友却要彼此残杀的时候,血腥的青春成长物语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BR大逃杀》里的血浆飞溅,只是试图告诉平成年间的少年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潜在的激烈矛盾。少年男女们也只有在这场你死我活的厮杀中存活下来,才能麻木地被社会所接受,拥有成为广义的“社会人”资格。残酷,直观,血腥也现实。这种将血淋淋的现实抽取出来直接砸你脸上的行为,可能也是对于青少年们来说过于粗暴了。
而《饥饿游戏》则将青春物语换成了阶层矛盾。当娱乐至死成为秩序最后的维护手段时,底层的革命之火将在最血腥的竞技场里点燃。这其实和斯巴达克斯的故事没什么两样,反而让小温我觉得有些乏味。当然,“大逃杀”的故事不断换皮上演着,比如电影《死亡飞车》亦或是动画《惊爆游戏》。
那么回到《绝地求生大逃杀》的讨论中,这个游戏可以说市面上大逃杀类游戏里目前品质最过硬的一款。即使如此,依然还只是一个没有正式上市的产品,但依旧引领了steam上的购买狂潮。那么,我们是为何疯狂扎堆进入这个虚拟的小岛上互相杀戮呢?就为了吃上一口鸡?
个人觉得,大逃杀的模式似乎也是一种新时代的对抗模式。MOBA,传统FPS是个相对公平的对阵环境。不管是5vs5还是7vs7,玩家面对也是技术上的差异,而非对手人数的不同。而在大逃杀游戏里,尽管玩家也能开黑,但多个小队不分阵营地互相厮杀,本身就是个处于动态博弈的状态中。任何人都是非友即坏的存在,遇到陌生玩家第一件事就是开枪。这样的言论是不是很眼熟?没错,黑暗森林法则嘛。在大逃杀里,第一个开枪永远是最有价值的选择。游戏里的存活本身就是和他人争夺资源的较量。吃鸡的背后,永远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这或许就是玩家们追求的刺激?与此同时,每一次游戏都是一种重新开始。新的对手,新的阵营,新的降落地点与新的遭遇。玩家们几乎每一局的体验都是全新的感受,尽管有不少大神提出过公式化的最优策略,但是这游戏本身不就是追求着各种吃鸡的可能性么?
这让小温再度回到了《蝇王》里关于文明与野蛮之间对抗的探讨。作为一个手残玩家,在伏地魔与神枪手遍地的《战地1》里虽然被杀的死去活来,但依然可以感受到战场上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以及和其他战友生死与共的兄弟情怀。但是在《绝地求生大逃杀》里,小温作为一个心眼儿坏坏的独狼,尽管成功阴死过不少人,却丝毫没有杀戮过后的快感。可能这也是我最终脱离这场轮回的理由?小温我骨子里依然是个沉浸型玩家,扣下扳机前始终还是需要潜意识里的剧情说服。我杀死的是纳粹,是日本的侵略者,是联盟的渣滓,或者是僵尸,亦或是敌对势力的特工等等,故而我始终没法在游戏里扮演一个彻底释放心中猛虎的人。这可能牵扯到玩游戏本身这个行为的意义,有点过于深远。可文明与野蛮的,理性与人性的战争从未停歇,就像少年π的漂流,我们也始终没有真正上岸过。
至少,我们在虚拟的空间里释放出猛虎,回到线下还能衣冠楚楚,继续扮演着文明社会的角色。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和天性的释放吧。虽然某些“大师”曾经提出在游戏里制造虚假的血案,也是在制造杀孽,我们这些罪孽深重的羔羊只能寻求拉面大神的庇佑~
来源:宅男福利社